摘要:深度參與“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”合作,推進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協同發展
普洱市思茅區茶特中心充分堅持黨建引領,扎實推進“作風革命、效能革命”,全力以赴抓落實、促成效,以打好“五張牌”全力推動全區茶產業綠色有機發展。
打好“基地牌”實現有機茶園規;
以“綠色有機”為主線,充分發揮各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深入農戶開展宣傳動員,帶領農戶深入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,通過強化茶園種植、管理技術培訓,推廣綠色防控、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,引導茶企業、合作社開展綠色有機認證等措施,全域推進茶園綠色有機化發展,使得全區茶園種植管理技術、基礎設施、組織化程度、規;l展等多維度得到提升。目前,全區累計完成綠色生物防控茶園面積10萬畝,建成萬畝標準有機示范園2個、千畝有機種植示范樣板園10個,綠色有機茶園(含轉換)認證面積達14.35萬畝。榮獲省級“綠色食品牌”產業基地3個;2021年,倚象鎮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全國種植業(茶葉)“三品一標”基地。
打好“標準牌”實現茶葉加工集群化
嚴把質量關,加強與部門緊密聯系,發揚“盯管跟”精神,全力打好“標準牌”。嚴格執行有機技術標準,積極配合市茶咖中心制定《普洱市普洱茶十項標準》,健全有機茶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。抓實有機認證,引進直通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機認證機構,服務有機基地及加工車間認證,全區獲得SC認證茶企業茶葉加工廠達113個。目前已建成倚象茶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和木乃河傳統茶加工園區2個,工商注冊茶企業294戶,茶葉專業合作社78家,實現加工集群化。
打好“品牌牌”實現公共品牌標識化
全力打造“思茅有機茶”品牌。積極整合龍生、祖祥等19家有機茶生產企業,組建思茅區茶葉協會及有機茶產業聯盟,實現抱團發展,做到統一生產技術標準,規范有機茶產品生產、認證。加大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。引進中茶公司、農墾集團等大品牌企業落地,深度參與“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”合作,推進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協同發展。
堅持品牌標識同步發展。積極指導思茅區茶企業參與云南省“10大名品”、綠色食品“10強企業”“20佳創新企業”及“綠色食品牌”評選活動。目前,全區共有云南省“10大名茶”產品9個,帝泊洱于2019年、2022年兩度榮獲云南省綠色食品“20佳創新企業”,“祖祥”“龍生”等5個茶企業品牌入選2021年云南省“綠色食品牌”品牌目錄。
積極強化品牌營銷。通過舉辦首屆思茅有機茶直銷節,組織有機茶聯盟企業到上海、廣州等國內各大城市參加博覽會,開展“思茅有機茶”產品推介,“思茅有機茶”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。
打好“融合牌”實現產業業態體系化
發展生態旅游茶園。以建設“優質高效的茶園、休閑觀光的茶企、風光秀麗的茶莊”為目標,圍繞“百里茶道”建設中茶莊園,提升改造中華普洱茶博覽苑、老安寨等一批生態茶旅游區。
積極推廣茶文化體驗。推介春茶采摘體驗、傳統制茶工藝演示體驗、茶藝表演、茶文化展示等系列茶文化推廣活動,聚力打造一批茶文化品鑒館群。著力打造茶旅融合項目。采取“基地+加工+品牌+文旅”的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,建成“茶+旅游、茶+文創、茶+健康、茶+科研、茶+互聯網”等新型產業業態體系。提升打造2個茶葉主題公園和5個觀光工廠,提升改造茶馬古道旅游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。全區目前建成茶葉莊園10個,茶旅融合國家級4A級景區2個,3A級景區1個。
打好“聯農牌”實現聯合經營利益化
全力推廣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“公司+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等利益聯結體,帶動全區7個鄉(鎮、街道)49個村(社區)1.3萬農戶與48家茶企業、78個茶葉合作社聯合發展。如思茅區倚象鎮,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,龍頭企業與村集體合作社高度關聯,合作社將農戶組織起來,依托村集體經濟茶葉初制所和黨員示范戶茶葉初制所,統管茶葉基地,組織開展綠色、有機認證工作和日常管護作業,從而實現了企業、村集體、農戶三者之間利益的高度捆綁,形成有機聯動整體。(思茅區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供稿)
1
版權所有: 品牌總網 閩ICP備16034782號-1 本網站法律顧問:鄭明漢 律師
Copyright © PPZW.COM 2002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在線客服:
加盟商在線QQ:
Email:qy@PPzw.com